我國已經從一個物質貧乏的國度,進入到幾乎全產業鏈過剩的時代,而很多商家還處于一昧地追求低成本與廉價,滿大街都在比拼價格。在去產能和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,傳統企業都將面臨著轉型的機遇。但實際上有很多傳統印企難以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,還越轉越失利。
快印店思考出路離不開“電商和門戶”的迷思,局限于以下兩種思路,一是快印連鎖店自己開創電商平臺,二是和電商平臺合作成為電商的線下門戶,前者計劃太大,絕大部分快印店做不來,后者不是不滿意電商的服務,就是會擔心合作的后遺癥。
跳出這兩個框框,企業改造離不開“開源”和“節流”,只能在兩個象限之間取舍,無法開源就得節流,是企業經營的不二法則。問題是節流別人幫不上忙,開源有多難,同行都知道。
在成熟的快印領域中,提升管理效益,可以把別人的訂單轉過來,算是合邏輯的策略,但快印店服務范圍有限,平均一筆訂單2~500元不等,客戶的需求過于多樣,很難設計出無所不能的自動化系統。所以快印店的服務比生產自動化效益更重要,對人員的績效管理才是重點。至于投入高效益的自動化生產中心以實現增強競爭力的目的,那是大型快印連鎖店的投資計劃。
未來傳統印企及快印店的轉型方向,不可否認,快印店可以以一技之長打造優勢單品爆款,再拓展行業內外合作伙伴匯集規模效應;也可以服務細分客戶,滿足其場景化需求。當然,也不可否認轉型的過程會很艱辛,但快印店弱能用精益創新的思維、快速迭代的試錯,則能找到突破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