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中國的廣告行業發展前景一片大好,越來越多的人嘗到甜頭后,紛紛投入廣告行業,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多,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,這就意味著,并不是每一個公司都會得到較好的發展,那么廣告制作企業過不下去的原因有哪些?
哥們式合伙,仇人式散伙
廣告制作企業最常見的聚散模式——公司創辦之初,合伙者們以感情和義氣去處理相互關系,制度和股權或者沒有確定,或者有而模糊。企業做大后,制度變得重要,利益開始惹眼,于是企業不是劍拔弩張內耗不止,便是梁山英雄流云四散。
盲目崇拜社會關系
關系推動生產力,因此社會關系的建立和運用是商人必要的能力。但關系不等于生產力,把社會關系當成解決企業發展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,忘記了“打鐵還須自身硬”的真理,則企業本末倒置,大患遲早降臨。
迷信“空降兵”
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:不可不用"空降兵",不可亂用"空降兵",不可全用"空降兵"。這方面的教訓已經太多,可永遠會有人情不自禁地做錯:放棄身邊的人才,迷信遠方的大師。
企業支柱親信化
一個靠人控制人,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中國式組織,泛濫于信任危機加重的當代商業社會,是以情感為紐帶的制造廠商走向規范治理的主要瓶頸。
知人而不自知
看人頭頭是道,看己昏頭昏腦。從來沒有看清自己在行業中領先的關鍵因素,一段成功史,滿腦糊涂賬。也因此,從來沒有清晰的戰略規劃,堅持什么,改進什么;如何創新,如何固守。
習慣性信用缺失
說話不算數、合同不算數、承諾不算數,這幾乎是中國商人部落最常見的景觀。對內,規則計劃變幻無窮,今天立,明天改,后天再改,手下無所適從。對外,合同承諾一張廢紙,視情況涂抹、打折甚至撕毀,合作者有去無回。
不學無術
老板每天要處理各種各樣的情況,事情一多,就不愿意學習了。很多人不讀書,不看報,不看電視,不上網,更不愿意專門花時間參加培訓。在他們看來,市場是最好的老師,學習只是裝點門面的過場罷了。由于長期沉溺于小圈子,信息封閉,知識結構老化,最終要么被市場淘汰,要么被主流遺忘。